《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精选5篇)
导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当团练副使时所写,词中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追念与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抒发了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篇1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 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此处隐藏4966个字……英俊,奋发有为。
“羽扇”句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
“谈笑”句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4、抒情化悲愤为旷达。
生读后五句,评述大意。注意理解苏轼的旷达之情。
“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
另外,就同一时期的作品来看,苏轼又何尝完全消沉过呢?举《东坡》诗和《浣溪沙》词为例。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东坡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浣溪沙(苏轼108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荦确:山石突兀嶙峋的样子。)
分明是一个屡险如夷,以险为乐,不甘平庸,不甘寂寞的形象,哪有悲凉消沉的影子?
定风波(108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展示了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诗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七)延伸比较。
古人今人都常有以梦入诗文的,怎样理解这种现象呢?我们要根据具体的作品来具体分析,更要根据作家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境界来作出切合实际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如下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作比较分析。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
(八)作业:
背诵本词,课外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篇5一、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阅读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熟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1、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②用了什么修辞?
③从几个角度?
④基调怎样?
⑤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2、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②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3、学生思考:
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4、总结全文。
(1)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2)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2)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①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②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