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篇1活动意图:
我选这节课是因为在新师大培训期间,我有幸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秀萍副教授的讲座,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给我们带来的是她摸索了四年的《基于经验还原的幼儿音乐教学》讲座,她说音乐是抽象的符号,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去挖掘音乐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可以是故事、动作和图谱,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玩参照物的过程,要把听得音乐变成看的音乐,把音乐知识还原到孩子能理解的层面,基于这些理论,我选择了在我们班开展这节音乐欣赏课,乐曲是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而得名为“加速度”,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段。整首乐曲欢快流畅,音乐力度、速度产生的变化能带给孩子愉悦和激情,也能引发孩子情绪的自主表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精灵教具。
2、瓶子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
3、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以为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呀,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那你有什么愿望呢?有这么多的愿望,可是你们有魔法汤吗?
二、基本部分:
(一)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昨天啊,小精灵已经把制作魔法汤的方法啊教给了张老师,你们想学吗?
1、小精灵说它把魔法汤的配方藏在了音乐里,想学的话就要仔细的听音乐,还要仔细的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啊。
2、师出示瓶子,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神秘的变魔法的动作,使水变色了。
师: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张老师现在的愿望就是和中三班的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的做游戏,好吗?继续提问:
——如果你像小精灵一样会变魔法,你希望变出什么呢?
——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张老师变魔法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呢?(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猜一猜,老师的这些动作是在干什么?(如:加水、放神奇的果子、加魔咒、放神奇的小药丸、放调料)
(二)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尝试着把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一起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
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 。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就好像在说:“看一看,有没有变?看一看,有没有变?”)
(——这是什么意思?回应: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什么时候加魔法?加几次?(每次搅拌结束以后加,加四次。)
4、幼儿通过图谱,练习动作。(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三)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问: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呢?那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呢?
——教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精灵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慢慢的坐下来,把瓶子轻轻的`放在自己前面,然后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地点在瓶盖上,不要乱动噢,要不魔法可要逃走了啊。
——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啊)
2、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师: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了啊)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
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啊?——先轻一点搅拌,然后再变快速度。——摇的时候力气一样吗?速度一样吗?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了,我们在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有颜料的瓶子、摆放好)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啊?嘘!听!小精灵在说些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小精灵啊还让小朋友们把做好的魔法汤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让客人老师也许下他们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客人老师分享你们的魔法汤吗?
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篇2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 ……此处隐藏1096个字……>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矿泉水两套,一套内装清水,一套内装清水并在瓶盖上刷颜料。
2、 教具:矿泉水瓶盖布
活动过程:
1、出示魔法道具,引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服装和道具,你们看看是谁穿的?
2、老师穿小道具变成魔法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师:我这里有一瓶水和一块魔法布,看看我变完魔法后,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仔细看好了哦!
3、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示范施魔法,幼儿感受游戏动作和特点。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师:我的魔法神奇吗?我是怎么把水变出颜色的,为什么叫我“圈圈魔法师”我做了哪些动作?(抓的动作、转圈圈的动作、摇瓶子的动作等)
5、讨论游戏的玩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导大家相互模仿游戏动作,提醒幼儿注意游戏动作的情趣性。
策略:教师将幼儿零散的口头经验,用准确的肢体动作语言表现出来。
6、教师示范、空手练习。
(1)幼儿空手跟随音乐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变魔法的动作。好了,变魔法的动作都学会了。
(2)幼儿随音乐用实物进行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从椅子下面拿出一瓶水,你们也来变一变。瓶子拿好后,放在椅子上,不要乱动哦,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哦!
(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3)幼儿再次练习,讨论动作要求。
师:变出来了吗?怎么了?为什么没有变出来啊?
(4)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小结: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力气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
摇晃的动作有轻有慢。还要有魔法布。(先不跟音乐动作练习,后再配上音乐感受。)
7、替换瓶子,再次游戏。
师:闭上眼睛,魔法布就会出现了。(教师更换瓶子)
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止,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的水变色了。(这次请爸爸妈 妈和幼儿一起变魔法。)
8、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回家后自己可以跟着音乐再来变一变,看看还能变出什么神奇的东西。
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教案 篇5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啊,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提问:谁知道什么是魔法汤?
师:小精灵啊,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步也不会离开,就在那里搅拌、搅拌,而且她还会做…(师做抓放的动作)提问:你们猜一猜她这是在干什么…..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小精灵把做魔法汤的本来教给了赵老师,老师想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想不想学?
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并提醒幼儿仔细观看。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动作,音乐结束,轻轻的揭开魔法布,水瓶里的水变色了。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放开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小精灵告诉我她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都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2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搅拌时的速度是怎样的?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手晃动——谁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解释: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总结:开始晃动时轻一点,最后一次时用力,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这是问号。就好像在说:“听一听,有没有变?听一听,有没有变?”)
(→→——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解释: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那想不想试试看?
①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魔法师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前面,慢慢地坐下来,把瓶子放在前边,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点瓶盖,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②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和魔法布(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了)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师: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了)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可能是我们刚才呀,还有一些窍门没有找到呢!(收瓶子)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儿啊?
①先轻一点搅拌(师:好轻松哦),然后变快速度。
②揺的时候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儿了,我们再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瓶子、摆放)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里水的变化,让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
四、活动延伸: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听!小精灵在说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进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变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
文档为doc格式